其实电影手册的由来简介内容的问题并不复杂,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电影手册的由来简介内容怎么写,因此呢,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电影手册的由来简介内容的一些知识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!
本文目录
[One]、作家电影世界电影史名词解释
〖One〗、“作家电影”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无声电影时期,而真正形成却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法国。
〖Two〗、作家电影发源自法国电影的“新浪潮”运动,其诞生的标志作品是1958年特吕弗导演的《淘气鬼》和夏布洛尔导演的《漂亮的塞尔日》。“新浪潮”理论来自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,他创办的《电影手册》集聚了后来成为“新浪潮”为主的众多年轻影评家。“新浪潮”主将戈达尔曾声言“拍电影,就是写作。”
〖Three〗、作家电影酷似作家的写作,大多专注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、一些人物,且多有自传色彩,制作上则往往集编剧、导演、音乐,甚至制片于一身,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,因此被称为“作者电影”。
[Two]、1978电影史发生了什么
1978年5月,北京电影学院重新面向社会招生。原定导演、表演、摄影、美术、录音五个系总共招收100多人,每个专业只招收15-20人,但考生太多,不得不扩大招生名额,仅仅是表演戏的报名者就有近万人。1978年9月18日,北京电影学院78级新生开学。这一天被法国《电影手册》评为“世界电影史上100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”之一。
[Three]、作家电影概念的提出者
〖One〗、作者电影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,又称作者论或作者政策理论。其理论渊源,最早发端于法国著名导演亚.阿斯特吕克1948年发表的《摄影机—自来水笔,新先锋派的诞生》一文。
〖Two〗、该文认为,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、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,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,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银幕“写作”。
〖Three〗、6年后,当时还是年轻影评家的著名法国导演弗.特吕弗,发表了针对当时陈陈相因的所谓“优质电影”而责难的《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》一文,第一次明确提出了“电影作者”和“作者电影”的概念。
〖Four〗、嗣后数年中,“电影作者”与“作者电影”的观念,得到“电影手册派”评论家们的进一步阐释和运用,从而发展成为一种高度肯定导演个性、贬抑流俗化创作现象的“作者”理论。
〖Five〗、“作者论”直接影响和助成了法国“新浪潮”电影的产生,并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电影创作,为鼓励艺术创新、提高导演在制片厂中的地位、减少厂方对创作的干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泛指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特征的影片,有时与“艺术电影”的具体含义有所重合。
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